本文作者:拍不死你

科技谱写生活进化论

拍不死你 11-06 14
科技谱写生活进化论摘要: ...

  果你是科幻故事的爱好者,那么你一定听过儒勒·凡尔纳的名字。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弹、坦克……几乎没有一样是他没有预见到的,他是发明家的老师,甚至有人这样评价:“现代科技不过是他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到了现代社会,科幻电影成了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渴望,同样令人振奋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电影中的高科技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智能、语音控制技术、虹膜识别、VR/AR技术等,一步一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完成了一曲生活进化论。

语音开启智能生活
  
  对着某个机器说话,它就能受你的控制,如今听上去已经有些稀松平常。事实上,语音控制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存在于人类的to do list上。21世纪初,语音控制开始被大量商用。苹果手机的Siri成为其中的代表。

  不过,随着语音交互技术的发展,仅仅是完成指令,如今已经不太够看。还记得《钢铁侠》中的智能管家贾维斯吗?现在你也可以拥有。


  甩掉键盘与手机,与中枢设备如智能音箱进行语音交流,你就能控制周边所有的智能设备——房间的灯光亮了,空调自动打开,窗帘缓缓拉上……你躺在沙发上,一切都已经就绪。这是智能音箱带给我们的智能家居体验。事实上,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京东都已经开发了基于AI的语音系统平台,以构建智能家居生态。
  据Strategy Analytics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840亿美元,较2016年的720亿美元增长16%,预测到2030年,包括智能家居设备,系统和服务的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美元。未来两年将是智能音箱爆炸期。
  在家用对话就能“唤醒”万物,但如果出了国要与人沟通又该怎么办呢?
  书上说,上帝为了防止人类建造出通天的巴别塔,变乱了人类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人类也就失去了团结一致协作的能力。那么,如今一款能够“反抗上帝”的神器已经出现了,它就是“翻译机”,哪怕完全不懂外语,不能上网,也可以轻松与对方沟通。据科大讯飞内部人士介绍,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翻译机2.0能实现中文与三十多种语言即时互译,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基本覆盖了现场嘉宾的翻译需求,论坛期间日访问量近2万次。还有这次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很多中国球迷就随身携带了讯飞翻译机去往前线。“科大讯飞是将翻译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6月19日,我们刚刚和中国外文局签订战略合作,推进A.I.翻译平台和A.I.翻译应用落地,只为‘世界聊得来’。”
  另一款清华大学团队分音塔科技发明的准儿翻译机,则是国内首款人工智能翻译机,定位出境游市场。分音塔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关磊告诉记者,在日语离线语音识别技术上,准儿翻译机实现了中国的0突破,同时它也支持51国口音,哪怕遇到方言味儿浓厚的当地爷叔,也完全不用怕的。
  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出境游每年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仅翻译机的销售市场每年就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不过,科大讯飞表示,学习外语和使用翻译机并不冲突,技术可以帮助人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大家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
  
AI解放生产力?
  
  “誓把人类的英语抓上去”,如果这两天走在上海的地铁站内,恐怕你已经被这句话给刷屏了。不过,这个对人类英语学习使命感十足的其实不是个真人,而是流利说的AI英语老师。英语流利说CEO王翌告诉《新民周刊》:“AI老师的背后是整合了多项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构建出的一个学习系统。其中包括,负责评测、打分的语音识别,负责纠错、批改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以及为用户做出学习轨迹预测,并提供定制化课程的深度学习系统。其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采用了和Alpha Go同宗同源的深度学习技术,在业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它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基础要求,且上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AI老师的学生。” 据介绍,自2016年7月流利说发布世界首款AI英语老师以来,注册用户数已突破7000万,其中付费用户已经超过100万。
  AI英语老师来了,真人英语老师会下岗吗?对此,王翌表示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AI老师不知疲倦,拥有无穷的记忆力,而且可以拥有无数‘分身’,这对于英语口语练习这样需要批改的练习内容,具备绝对意义上的优势,能够解放老师的生产力。”同时王翌指出,“2016年,流利说为青海省果洛州道扎福利学校的学生捐赠了AI老师英语课程。经过一年的学习,该校九年级毕业班同学的中考英语平均提升了近20分。因此,在优质师资力量缺乏的地区,AI老师也体现了逐渐替代的可能——平均一天只需要一罐可乐的价格,而且没有任何学习时常限制,性价比是AI老师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
  受到挑战的不止教师行业。近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梅肯研究院全球会议上,高盛集团总裁大卫·所罗门透露,关于股票交易,在20年前,高盛有500人在为股票做市,现在只剩下三个人,剩下的工作已经全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这其实不难理解,对比其他领域来说,金融的核心在于数据和金钱,更具有直观性,也容易通过人工智能来定量的计量、测算,就单单处理数据而言,机器更加得心应手。在会计行业,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也正在采用机器人整合数据、生成报表,可以说,机器取代人工是金融、财务行业的大势所趋。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更高层次的金融从业者仍然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因为人类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很难通过数据计算出来的,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当下,高级人才对复杂局势的把握能力依然重要。
  然而,影像科的医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6月30日举办的“CHAIN杯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全球总决赛上,来自全球25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专业选手组成的“人类战队”分为AB两组,分别与“BIoMind天医智”(下称BioMind)人工智能机器同场竞技。两轮较量过后,BioMind VS 医生战队的准确率分别为87% VS 66%、83%VS 63%,BioMind全面获胜。
  对于这一结果,有专家认为无须太过紧张,因为这对于医疗界和广大患者都是一件大好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准确地做出初步判读,并且运用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医院,将会对其医疗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义。正如一位比赛选手所说,“如果医生赢了,就是医生赢了,机器赢了,医生就多了个好帮手。”

机器人走进寻常家庭
  
  圆圆的身躯,头部装着液晶显示屏,屏幕一侧有几个简单按键,提问问题可以回答,又能进行简单教学,这就是近段时间火热市场的儿童智能教育陪伴机器人。对于双职工的家庭来说,给孩子购置这样一个机器人,可以在家中起到看护和教育幼儿的作用,因此受到家长的欢迎。
  “我们研发这款机器人的目的,是让它成为儿童的伙伴。”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婷钰此前表示,“在我看来,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父母和老师,但是它们可以分担一些事情。”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功能同质化较为明显,仅能实现教育和陪伴方面的辅助功能,孩子向它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陪伴是有限的。”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教育机器人有希望实现富有人性色彩的陪伴和教育功能。
  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类机器人两种。服务类机器人包括养老、助残、医疗、教育等类别,是目前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除了教育陪伴机器人,能够自动规划路线进行清扫的扫地机器人,能“听懂人话”的导诊机器护士、会多国语言的会场服务助手、智能避让障碍的包裹配送员逐渐风靡,有机构预测,中国服务机器人家庭化将是近几年的重头戏,机器人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黑科技让生活更简单
  
  你是脸盲症吗?如果有一款戴上就能出现熟人信息的眼镜,你会戴吗?只要他曾被录入你的数据库,通过人脸识别,镜片上就会显示这个人的身份信息,这就是Rokid glass的厉害之处了。戴上这款AR眼镜,当你在某个物体,比如花丛上聚焦几秒,眼镜会做物体识别,甚至语音播报。这项功能对于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的群体,有替代视物的效果;当你戴着眼镜走入商超,眼睛会显示商品信息,同时它可以支持在具备Wi-Fi的商圈内进行室内导航,精度达到1米内范围;这款眼镜同时支持语音交互、远程视频,譬如当你带着Rokid glass做饭,同样佩戴眼镜的家人可以远程看到你的烹饪情况并指导你。
  据Rokid介绍,第一批产品将在今年底量产交付,目前已经拿到了不少to B的订单,而Rokid glass最终的目的是to C。
  不过,眼镜再好,没有电也用不了。如果告诉你背一个书包、带一把伞就能无限续航,是不是觉得酷极了?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首席内容官庄稀海告诉《新民周刊》:“汉能在移动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薄膜太阳能,以轻、薄、柔等特点,超越了传统太阳能板厚、重、易碎的不足,可以覆盖到“住、行、用”等多场景,在此技术上开发的汉能汉包、汉纸、汉伞、汉车等产品应运而生,可以实现自发电,解决用户移动用电焦虑。”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四家薄膜太阳能公司,都属于汉能,并且,经过8年的努力,汉能已经成功降低了这一技术的应用成本,比如一个汉包,售价也只不过三四百元人民币,但却拥有普通背包不具备的发电功能。
  除此之外,街头巷尾的摩拜单车在车筐里安装的正是汉能的薄膜太阳能芯片,借此保证单车智能锁的供电;京东、顺丰等企业的物流车,也使用了汉能薄膜太阳能技术……庄稀海还透露,汉能已经研发出多款薄膜太阳能的手机背壳,将在适当时机发布,它在传统的手机壳背后加入一小块薄膜太阳能芯片,可以做到弱光充电,延长手机续航,是汉能带给消费者的又一个黑科技。
  
链接:袁隆平:养活中国人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是时中国战火纷飞,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离散之苦。也是从那时起,小小的袁隆平立志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农学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打算“一盏孤灯照终身”。没想到,1960年的大饥荒来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都吃不饱饭。袁隆平一生都忘不掉饥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正是这次饥荒,让袁隆平立下了一个远大的、终身的志向:一定要解决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问题。
  经过多方考虑和调研,袁隆平最终确定,将水稻作为研究方向。
  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近14万棵稻株观察后,袁隆平终于找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水稻,此后,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1966年2月,袁隆平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水稻杂交的基础。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又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的水稻梦并未结束,今年,袁隆平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成功种植水稻,最高亩产超500公斤——他不仅养活了中国人,也为全世界饥饿人口培育了希望的种子。
  

吴良镛:拜万人师,谋万家居


  他于战乱年代酝酿“谋万人居”的梦想,他响应恩师梁思成先生召唤毅然回国,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
  说起中国的建筑,就不能不提起他——吴良镛。
  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非常重视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他吸取中国文化、哲学的精华,融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在1989年出版了15万字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走向“聚落”的概念。
  “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上世纪80年代,由吴良镛主持的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担负起旧城改造和改善住房条件两方面的重担,完美地融合了他“有机更新”思想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延续了城市原有的历史环境,对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来说,可谓是探索了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路子。吴良镛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1992年,菊儿胡同改造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199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其实,不止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桂林、昆明……数不清的城市里都留下了吴良镛对建筑人居的思考。2000年,吴良镛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进入新世纪,他发表了著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角度,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了整体、统筹的思想。
   “探索中国人如何能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这是我庄严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