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战役打响,岗位选择成了“噩梦”!你那叫个抡鼠标抡得虎虎生风啊,结果翻遍全表都没找着合适的?岗位条件太变态,党员、应届生、英语要求一箩筐,研究生都被卡脖子。网友们集体崩溃,“报国无门”的怨气都溢出屏幕了!这国考专业限制也忒多了点儿,农学电气化自动化的娃儿,考个公咋就这么难呢?还不如回家种田呢,起码秧苗不挑人啊!
还别说,农学专业想进体制内,也不是件容易事儿。这不,刚国考报名,农学娃儿们就被岗位条件给整懵圈了。你瞅瞅,动不动就要六级证,研究生学历,还得是党员,这标准一套下来,把考生筛得都剩渣子了。
Take 农学专业的小李吧,人家本科学的是电气工程,研究生又改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好不容易攒了一身本事,准备投身三农建设。谁曾想到国考招录时倒好,农学类岗位少得可怜,还非得兼顾党员身份、英语水平。小李抡着鼠标找了一圈,连个对口的岗位影子都没瞧见,气得七窍生烟,“我特么读那么多年书,不就为了报效国家吗?怎么到头来连个机会都没有?”
农学类毕业生的遭遇,折射出国考录用中专业限制过于僵化的问题。诚然,不同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有不同要求,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的用人单位动辄把专业条件上升到“唯一标准”的高度,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实践经验等其他因素,结果导致许多优秀人才与体制无缘。
你看,不少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冷门”专业,生怕学生就业没着落。可到了考公时,这些非主流专业毕业生却往往被一票否决,屡屡碰壁。这不是耽误了人才,也浪费了教育资源吗?
更可气的是,有些用人单位为图省事,索性把招录条件一刀切,什么六级、党员、应届生一股脑儿都列上,生怕招不到最优秀的。殊不知,这样做非但没提高录用质量,反而把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考生拒之门外。
Take 那个电气专业改学农业的研究生,人家好歹也是“专升本”,一路笃定地追随农业现代化的方向。结果到头来,就因为非应届、没入党,连考公的资格都被剥夺,这种“有理想没位置”的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实啊,国考录用不应搞“一刀切”那一套。各部门要结合岗位实际,科学设置招考条件,既重视专业对口,又兼顾综合素质,给更多优秀人才以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要创新考录机制,注重考察实践经验、发展潜力,而不是只盯着“标准答案”。
此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未雨绸缪,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要强化就业指导,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多方面提高就业竞争力。
只有用人单位和高校形成合力,营造开放、包容的选才环境,优秀人才才能各得其所、竞相成长。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需上下而求索。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善用人才为国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薪火相传、基业常青啊!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身怀绝技却求职无门,这种憋屈你经历过吗?国考选才的标准是否应该与时俱进,给更多有为青年机会?对此你怎么看?